《姑苏繁华图》,是继宋代《清明上河图》之后的又一宏伟长卷,由清代苏州籍画家徐扬历时24年完成。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比《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多,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 《姑苏繁华图》展现了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画面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介狮、何两山间,入苏州郡城,经盘、胥、阊三门,穿山塘街,至虎丘山止。作者自西向东,由乡入城
紫禁城里的“特快专递” 1729年,雍正帝为平定准噶尔叛乱,在隆宗门内搭建了五间不起眼的平房。谁也没想到,这个临时设立的“军机房”,竟成为清朝最高决策中心。每天寅时(凌晨3—5点),军机大臣们就要摸黑进宫,在皇帝口授旨意后,用满汉双文拟写谕旨。从接旨到发出,最快仅需两个时辰,比明朝内阁效率提高了三倍。 皇帝的“影子团队” 军机大臣没有固定编制,全凭皇帝喜好任命。他们像影子般跟随帝王左右,在养
清朝前期,即使实行了闭关政策,但直到乾隆晚期,中国还是一个出超的国家。据统计,18世纪整整百年中,英国因购买中国商品而输往中国的银元达2亿多。英国政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消除限制,缔结基于近代条约的国际关系,特派以马戛尔尼为正使的使节团,于乾隆年间出使中国,这次出使的目的在于扩大通商与联络邦交。对于这个使节团,清廷颇为重视,派官员专程迎接,优礼款待,希望把此次“朝聘”搞成“外夷向化”的盛典。然而双方
食盐,是人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被称为“百味之王”。传说黄帝时期,夙沙氏“煮海为盐”,开创华夏制盐历史之先河,夙沙氏也因此被称为“盐圣”“盐宗”。从制盐方法来看,盐可分为岩盐、井盐、海盐、池盐(湖盐)等。 岩盐是地壳运动过程中沉积的盐,一般都是湖或海干涸之后形成的,也叫石盐、矿盐。《史记·西域法》中记载高昌(今吐鲁番)出产味道非常鲜美的赤盐以及白盐,是岩盐的最早记载。 井盐,即通过凿井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