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思政课对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一个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底塑形的关键时期。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长大做什么?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所有这些问题能都从思政课中找到解答。朱光潜先生在《谈人生价值》一文中这样写过:“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这就是说,有无价值,就看他对于心灵或
编者的话: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人的大喜事。乙巳年春节马上就要到来,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春节的故事》,向小读者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习俗,刊登以春节为主题的回忆文章,陪伴小读者及家人度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 春节,就是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也叫过年,它起源于我国上古时代的祭祀活动,原是一种祭天祭祖,驱逐鬼怪
进了腊月,人们就开始盘算着过年了,虽说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但年在我们的心中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儿时的童年记忆始终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我的童年是在山东度过的,那时候爸爸在东北林区当林业工人,家里只有奶奶、妈妈、我和年幼的妹妹。虽说日子过得有些窘困,但一进腊月,大人们便开始张罗着过年了。 首先是奶奶和妈妈开始纺线、织布、打袼褙。纺线织布是为了缝衣裳,过年了,总要为全家人都添件新衣裳,而打袼褙是
童年时最期盼的节日就是春节。那时,女孩能穿上平时父母亲舍不得给买的花衣服,还有各种花色的头绳;男孩子盼着的是鞭炮和红灯笼。 过年是从何时开始呢?一进腊月,孩子们玩游戏时唱一曲人人都喜欢的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滴哩啦啦二十三。”歌里还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在童谣的欢唱中,孩子们盼望的春节悄悄临近。 那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家的孩子
我小时候过年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儿就是拜年走亲戚。 这时候去到亲戚家,即便年龄再小,也会被热情招待。一进门他们就端出炒葵花籽、炒花生还有水果糖块,让你尽兴享用。家庭条件好的人家还会拿出难得一见的苹果和橘子,让人一见就口舌生津。等到了吃饭的时候,先是上一盘用油煎的饺子——每家每户都会把除夕夜的饺子留到初七初八,专门用来招待亲戚,接着就是肉丸子、蒸带鱼、白水肉、黄焖鸡、蒸海带……,都是一年到头想吃也吃不
我是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20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过春节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事情了,那浓浓的年味如醇酒般弥漫在大街小巷,记载着我儿时的美好,记载着那个年代独有的印记! 腊八一到,就开始有了过年的感觉。“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一想到那热腾腾的腊八粥,心里顿时暖和起来。妈妈把用粮票买来的一些豆类、大米以及大枣混合起来,精心熬制出一锅热腾腾香味四溢的腊八粥。我们姐妹几个喝着粥,全身暖
我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是放鞭炮,最盼的是压岁钱。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当地农村家家都很穷,大部分人家的小孩过年是没有压岁钱的。我爸在外面工作,挣工资,我家的条件虽然也并不比村里其他的人家好多少,但我每到过年都有压岁钱。 我还能有一整挂的鞭炮,说是一整挂,其实只有一百响,就是一百个小鞭炮。我至今还记得那是一种红色的小鞭炮,叫“浏阳河牌”,大约有三厘米长,跟如今串糖葫芦的竹签一样粗,别看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