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观是指人们对战争问题总的看法。自古以来,战争便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冲击了人们固有的战争观,极大提升了国际社会对战争的认识。 20世纪初期,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的观点被欧洲各国统治者普遍接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国军事领导人对战争后果丝毫没有担忧。然而,战争的庞大损失引发了各国的反思。1928年多国签署的《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伴随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近代中华民族也开启了艰难的民族觉醒历程。其中五四运动在推动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从上述讲话可见,以往的觉醒往往局限于少数群
◀ 素养夺标 ▶ 1.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或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和相关史实,理解其原因和影响。 2.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概况,理解其特点和影响。 ◀ 本课必备 ▶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 背景 (1)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2)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一 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1918—1920年,欧洲建立起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等8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及1个独立的塞尔维亚—克罗地区—斯洛文尼亚王国。这表明当时( ) A. 和平主义思潮非常活跃 B. 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 C. 区域政治版图不断重构 D. 凡尔赛体系逐步形成 2. 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
点线面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它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通过确定一个个问题“点”,分析各点之间的“线”性关系,最后全“面”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问题,发现潜在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整合资源和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在学习《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一课时,我们重点要回答的就是“现代战争对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运用点线面的思
近几年各地高考命题中,材料主旨类选择题是常考题型之一,这类题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材料主旨类选择题的形式一般是在题干中引入史料信息、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某人主观观点)、阶段特征等,之后提出设问,指出解题的方向和范围,最后根据这个信息设置相关的选项。这类试题由题干、设问、选项三部分组成,解答此类试题的整体思路是:抓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