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 隧道(素养对接——时空观念) 史料 探究(素养对接——史料实证) 早在中世纪,阿拉伯的文化和科学就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被称为阿拉伯的文艺复兴。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哈里发马蒙统治时期,他在巴格达成立一个学府,专门翻译希腊文、叙利亚文、波斯文和梵文的哲学、文学和其他科学著作。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不仅进行了翻译,而且还进行了译注
公元6~7世纪时,日本国内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贵族和奴隶主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底层的穷苦百姓只能去给贵族地主做佃户,底层人们对于奴隶主统治的不满已然达到极致。各地纷纷爆发了部民起义,严重打击了贵族势力,同时也动摇了奴隶制的统治基础。同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凸显。大贵族奴隶主势力非常强大,为了争夺土地,战争不断。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正当社会危机严重之际,此前派到中国交流的日本留学生陆
我们在学习《中古时期的亚洲》时,可以西亚、南亚、东南亚三个方位,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别梳理这一课的基础知识。 一 政治方面 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政治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最高统治者也是宗教的最高首领。 南亚的印度在4世纪是笈多帝国,政令还不统一。13世纪建立德里苏丹国,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拥有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东亚的日本646年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所以,在解答历史试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准确定位时空,从而对历史现象作出合理的解读。 典型例题 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
◀ 素养夺标 ▶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特点。 ◀ 本课必备 ▶ 一 阿拉伯帝国 1.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 鼎盛 (1)扩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阿拉伯帝国欧麦尔时代,每征服一地,统治者必嘱咐战士宽待基督徒。阿拔斯王朝之后,祆教徒、摩尼教徒受到统治者的保护。景教徒侯奈因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并未改变,而哈里发麦蒙依然聘用他担任巴格达智慧馆的负责人。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 文化发展具有自主性与创新性 B. 注重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C. 架起了东西文明沟通的桥梁 D. 实行多元融合
基础训练 1.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领主向附庸授予土地,附庸必须效忠领主,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军事支持),领主附庸形成权利义务关系,故选A项。 2.D 根据题干描述,庄园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需求,包括庄园领主的消费和奢侈需要以及庄园生产者的基本需求。只有在必要时,庄园才会与外界进行少量的交换。这完全符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故选D项。 3.C 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王对土地的控制力,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