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 隧道(素养对接——时空观念) 史料 探究(素养对接——史料实证) 绥靖政策,一种对法西斯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慕尼黑协定》标志欧洲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气焰,加剧了二战的爆发。绥靖政策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其中欧洲国内的民意也是导致这一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 1938年9月30日达拉第在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回
观图 说史(素养对接——史料实证) 由于日本政府对《波茨坦公告》不予理睬,为加速战争进程,摧毁日本的抵抗防线,同时为减小美军在日本本土作战的人力、物力损耗、检验核武器的威力、显示美国的实力,美国将刚研制出的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投掷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小男孩”原子弹在日本相生桥以东约100米的外科医院上空580米爆炸,爆炸地点在广岛市中心偏西北处。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从积极影响来看,雅尔塔体系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现实,它将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推动了战后世界的和平、民主、独立与发展。第一,由于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力量对比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因此双方的决策者都认识到要
高考命题侧重知识立意的时代已然过去,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成为目前高考命题的基本特征。以选择题为例,许多试题不再仅停留于考查历史现象,而是要求考生探究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命题形式上,通常以“反映出”“(本质上)反映了”“表明”“本质意图是”“主要意图是”等为设问词。 解答这类试题,可在正确获取题干信息的前提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透视“现象”,挖掘“本质”,进而作出正确判断。 典型例题 太
◀ 素养夺标 ▶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 本课必备 ▶ 一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 法西斯主义 (1)形成的标志 (2)主要内容: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3)影响: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2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20世纪30年代,德国为实现其野心,疯狂扩军备战,不仅投入巨额资金大力发展军事工业,还不断扩充军队规模。日本为侵略中国,精心制订计划,调遣大量装备精良的军队。这两则史实( ) A. 预示了法西斯扩张必定失败 B. 说明了当时的经济危机严重 C. 充分暴露了两国的作战方案 D. 揭示了世界面临的战争威胁 2. 20世纪30年代欧洲与世界面临新的战
第15课 基础训练 1.D 2.B 3.B 4.D 在二月革命后,沙皇政权被推翻, 但政权仍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这两个口号分别代表了工人和士兵对旧政权的反抗和对新政权归属的诉求,均是对当时俄国革命形势的积极响应,故选D项。 5.A 6.D 据材料《十月革命四周年》可知时间为1921年,再据“列宁”“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并结合所学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