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提高厩肥与颗粒肥的混肥均匀度,实现肥料的高效混合施加,设计一种厩肥与颗粒肥混合排肥装置。阐述该装置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肥料颗粒在混合排肥装置上的运动情况,利用EDEM软件模拟分析厩肥与颗粒肥混合排肥过程,以刮板轴转速、搅龙轴转速、外槽轮排肥轴转速、颗粒肥排肥口与搅龙排肥口水平距离为试验因素,以混肥均匀度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仿真试验设计,确定4个试验因素对混肥均匀度影响的显著性及主次顺序
摘要:针对青贮机宽幅割台存在传动结构复杂、转场运输困难等问题,以6.0 m折叠式青贮机割台为研究对象,设计模块化的传动系统,对液压折叠装置、圆盘切割器和喂入滚筒进行优化设计。提升割台工作的稳定性和拨禾、喂入作业效率,降低青贮玉米秸秆收割损失率。利用Solidworks软件中Simulation插件对圆盘切割器进行疲劳分析,得到最大损坏百分比小于0.001;对主梁进行静态分析、模态分析,优化后主梁最
摘要:为解决果树修剪后处理树枝效率低的问题,研发一套能够将散落的树枝聚拢到行间中心位置的机构。考虑到树枝的物理特性,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弹齿角度变化的聚拢机构。阐述聚拢轨迹形成机理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对聚拢轨迹进行仿真运动;通过弹齿空间角度变化反求出滑道空间位置与形状。影响运动轨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曲柄长度LGH、滑道深度LHJ、连杆长度LGK、弹齿KM段长度LKM、弹齿
摘要:自动化移栽机取苗机构对蔬菜穴盘苗移栽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发高性能的取苗机构,可以大幅提高穴盘苗移栽的质量和效率。综述国内外自动化移栽机取苗机构的最新成果,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取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夹取式、插拔式、顶出—夹取结合式等,并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其中,夹取式取苗装置结构简单、取苗效率低;插拔式取苗装置结构紧凑、伤苗率高;顶出—夹取结合式取苗成功率高,
摘要:水稻机械化移栽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水稻钵苗移栽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质量,但是由于钵苗移栽机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没有成熟的配套农艺支撑和移栽设备,尚未得到推广。基于此,分析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提出水稻钵苗移栽不仅具有产量优势,而且在双季稻间作、杂交稻育种等方面更符合作业要求;重点阐述国内外水稻钵苗移栽的研究现状及装备现状,介绍国内水稻钵苗移栽方式中机栽插
摘要:大豆玉米供需矛盾是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重要难题,随着大豆玉米的需求量增加,两种作物的高效种植对农机装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可充分利用耕地资源,使两种作物和谐共生,是现代高效集约化、新型立体农业的创新发展。基于此,主要对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播种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排种器、智能监测系统和漏播补偿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指出在排种方面一种变粒径排种器可同时实现大豆和玉米的精量播种;
摘要:猪只行为监测是实现猪只智能化、精细化养殖的关键技术。采用姿态传感器,设计两种可穿戴设备,分别部署在试验猪的背部和颈部,采集俯卧、侧卧、采食、站立、行走、犬坐和排泄7种日常行为数据。采集的行为数据集有3种,分为单源部署(背部或颈部)和组合部署(背部+颈部)。采集的信号进行小波降噪、数据信号的选取、数据分割、时域特征提取、Relief算法特征选择等数据处理,其中Relief算法特征选择结合BP神
摘要:针对打结器国产化研究过程中缺乏试验设备支撑打结器打结过程研究、打结器性能测试及可靠性试验等问题,设计可视化绳打结装置试验系统。结合方草捆打捆机绳打捆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开展成结机械系统、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及关键部件的选型,搭建该试验系统。对试验系统进行运行测试和对国产打结器进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台能够实现在实验室模拟打结器连续打结作业,其打结效率为6结/min,并且可
摘要:针对水田平地机作业姿态调节的问题,研制一款基于IMU惯性测量单元和GNSS—RTK的水田自动平地系统。通过电磁溢流阀实现液压系统的保压和卸荷功能,解决作业时油温过高等问题;采用GNSS—RTK差分定位技术以及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实现平地机自动控制;利用数学几何关系设计出既能高程调节也能水平调节的平地机构,且高程幅度可达1 085.7 mm,水平倾角幅度可达-21.4°~19.9°。
摘要:针对机采棉加工环节质量信息链断裂、可追溯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质量追溯方法。分析棉花加工过程各环节的全要素信息,构建棉花加工厂人、机、料、法、环、测的标识物元模型,设计一种机采棉数据存储和检索的层次编码方法,为机采棉加工过程每个关键节点赋予唯一编码,实现机采棉加工过程全要素信息的结构化关联;通过建立机采棉收购、分垛、加工、包装、标识和销售出库全生命周期过程的Petri追溯网络,能
摘要:针对农机自动驾驶环境感知在行驶边缘病态区域存在误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检测和多尺度代价体的立体匹配网络。首先,在特征提取阶段设计边缘分支网络和视差分支网络,利用边缘分支网络有效提取细小物体的几何轮廓信息,并将轮廓作为结构信息嵌入到视差分支网络中;其次,在构建匹配代价阶段设计一种多尺度代价体,不同代价体之间相互约束能够提高匹配像素与候选像素的相关性,同时融合多个代价体能够捕获更多的全局上
摘要:果树冠层形态结构决定其冠层内部的光分布情况,果园修剪管理通过改变冠层内微环境进而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和光截获能力,最终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形成。以晚稻杨梅果树自然生长与修剪管理两种树型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视角图像序列法重建杨梅树冠层三维结构,结合三维辐射模型和光线追踪算法定量模拟冠层内光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多视角图像序列法可以较好地重建杨梅树冠层形态结构,果树主要形态参数模型提取值与人工实测值
摘要:为了解国内外高光谱技术在农业定量建模研究领域的演进历程,助力提高精准农业的实用性,以2007—2022年CNKI和WOS数据库中农业高光谱定量建模领域的中文805条,英文1 115条学术性文献为数据源,结合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统计分析15年间的发文量趋势、发文期刊及科研机构、发文作者及合作关系等,其中WOS发文量呈缓慢增长趋势,且高于CNKI;中英文刊文量最多的期刊分别占
摘要:针对食用菌方舱内部生长环境直接观测难度较大的问题,以自主设计的榆黄菇培养方舱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孔介质、组分传输等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方舱的内部流场与速度、温度、湿度分布。结果表明:菌包组间的阻力系数与菌包的排布关系不大,径向和轴向上的内部阻力系数、粘性阻力系数分别为37.66、5.68×105和6.64、5.32×105。方舱内的最高温度在新风出风口和加湿管道出口附近,约为24 ℃
摘要:针对现有的语义分割网络在复杂光照条件下识别实时性差、对杂草与作物重叠区域易误分类的问题,以甜菜和杂草作为识别对象,提出融合频率特征的实时分割网络FA—BiSeNetV2。首先,以BiSeNetV2模型中的语义分支为出发点,在各聚集扩展层后加入二维离散余弦变化层提取出不同层次的频率特征;其次,对频率特征采用自适应频率处理模块以解析场景数据分布,将处理后的各阶段频率特征加权求和得到多层次频率特征
摘要: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尽早准确地检测和识别水稻叶片病害。为减小水稻叶片病害识别中背景噪声的影响并提高病害检测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DeepLabv3—Faster R—CNN网络的水稻叶片病害检测方法。待检测的水稻叶片图像首先经过DeepLabv3网络进行图像分割,获得背景和叶片分割的初步结果,再把经过背景分割的叶片图像中叶片部分还原进行检测,从而规避背景部分噪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部分主要由F
摘要:现有的竹笋精准分割方法计算复杂度高,且模型庞大不利于在算力有限的边缘设备上部署。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轻量化方法进行竹笋分割。首先,设计野外竹笋图像采集试验,通过人工标记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采用YOLOv8深度卷积网络模型作为竹笋分割的基础模型,并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最后,设计两组对比试验,验证其精准性和高效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竹笋分割方法在测试集上的检测平均精度
摘要:花椒簇的自动化采摘是实现花椒智能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花椒簇在自动化采摘时快速准确检测是其重要前提。以花椒簇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的轻量化花椒簇检测模型GGL—YOLO。首先,在GhostNet浅层添加SE注意力机制,并且删除GhostNet较深的冗余层,用优化后的GhostNet作为YOLOv5s的主干;其次,在模型的颈部采用更加轻量的GSConv卷积方法和C2f
摘要:随着农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苹果叶片病害自动化检测十分必要,而现有的自动化检测模型由于网络结构复杂,难以在移动端进行部署。基于此,构建一种YOLOv5—SCFG轻量模型。首先,引入轻量型网络ShuffleNetv2重新构建YOLOv5骨干网络,保证网络整体轻量化;然后,在颈部网络引入CARAFE上采样算子和FasterNet模块,增强特征提取能力,加快特征融合速度;最后,添加全局注意力机制G
摘要:针对现有柑橘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模型存在的光谱信息丢失、检测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格拉姆角和场(GASF)变换和深度学习的内部品质无损定性分析方法。通过GASF变换将采集柑橘的可见—近红外慢透射一维光谱数据转换为二维图像,将移动平均平滑(MA)、标准正态变换(SNV)等预处理方法作为数据增强方法实现数据扩充。设计二维卷积神经网络(2D—CNN)模型并加入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CBAM)以提高
摘要:为提高植保无人机喷施作业的效率,提出一种将多台植保无人机进行编队协同作业的方法,并设计改进人工势场路径规划算法和滑模路径跟踪控制策略。首先,建立植保无人机的数学模型和编队模型;然后,在人工势场法中引入回环力改善局部最小值问题,并将其应用在规划路径和避障中;最后,分别对植保无人机的运动模型和姿态模型设计滑模路径跟踪控制律,确保植保无人机编队对喷施路径的准确跟踪。通过5台植保无人机编队的仿真结果
摘要:针对生猪智能粥料机开发中饲喂方案研究缺乏的问题,采用智能粥料与传统24 h干料进行保育和育肥猪对比饲喂试验。在保育期21~55日龄的饲喂试验中发现智能粥料出现猪只抢食现象。为解决抢食现象,在56~70日龄,将智能粥料分为16 h粥料组、补饲干料组、23 h粥料组共3种不同饲喂方案进行饲喂。结果表明:补饲干料组较16 h粥料组总抢食时长降低25.0%,但个别餐次抢食时长在采食时长中的占比仍高于
摘要:为探究农业植保环节机械化升级路径,加快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借助江苏省837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高效植保机械选择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生产经营规模尤其地块规模较小是阻碍植保机械发展的关键因素;植保专业化服务能够促进大型高效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但难以破除植保机械升级中的规模障碍;专业化服务对大规模农户采纳大型高效的植保机械影响效果较大
摘要:针对国内鱼类养殖过程中疫苗注射主要依靠人工的问题,设计一种由翻转模块、夹紧模块和注射模块等组成的鱼类疫苗注射机。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各模块进行结构设计并建立设备的整体三维模型。基于ANSYS软件对鱼苗夹紧模块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虚拟鱼苗的最大等效应力约为0.14 MPa,最大变形量约为1.1 mm,符合安全夹紧要求。搭建以PLC为核心的控制系统,采用基于Python的OpenM
摘要:针对番茄温室中的长廊环境及植被分布问题,对番茄机器人的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和导航算法进行优化。基于Cartographer算法,进行激光雷达数据去畸变处理,再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UKF)融合激光雷达、里程计及IMU信息进行机器人位姿估计优化,并使用优化后的算法对温室进行高精度地图构建。将建立的高精度栅格地图使用改进的A*与DWA融合算法进行验证,通过动态调整权重和优化搜索逻辑,提高A*算法
摘要:目前设施农业常用的植保机械为喷杆式喷雾机,作业过程中雾滴受重力和风阻影响会产生喷施不均现象,通过调整雾滴喷射源仰角和迎风角来优化雾滴沉积特性。利用Fluent进行仿真模拟,设置实际作业相同工况,风速大小为1.0 m/s,调节喷射源矢量方向,将喷射源仰角控制在0°~15°,迎风角控制在-15°~0°,在距离喷射源0.2 m处设置有界云图检测捕捉颗粒信息,将沉积密度、雾滴粒径DV0.9值、质量流
摘要:针对黑木耳短棒摆场作业劳动强度大、摆场间距参差不齐、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结合地栽菌棒摆场的农艺要求,设计一种自动摆场机。通过对菌棒箱、推料机构、升降平台和扶正机构等关键部件的设计与优化,实现菌棒摆场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为验证摆场机的作业性能,以扶正机构的软管孔径、软管下压离地高度及软管上升速度为试验因素,以菌棒的立正率为试验指标,设计并开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摆场机能达
摘要:针对目前咖啡豆存在分级困难、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ShuffleNet V1咖啡豆分级模型(ECA—ShuffleNet MLP)。模型以ShuffleNet V1为主干网络,删去输入层的最大池化层,在ShuffleNet Unit第二个普通卷积后加入ECA注意力机制,同时添加一个多层感知器模块(MLP)作为分类头,并采用Fusion Loss作为损失函数。相比Alex
摘要:为适应牧草秸秆青贮饲料化的应用需求,提高牧草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作物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牧草秸秆回收储存机械化程度。根据国内外主要青贮圆捆机的应用现状,对不同机型的技术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指出目前青贮圆捆机普遍存在草料压捆密度不高、操作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增加草料与钢辊、皮带间的摩擦力及前后仓之间的闭合压力以提高草捆密度,将远程遥感技术、实时监测技术、
摘要:传统图像处理技术依靠人工提取特征,费时费力且难以提取到准确的特征。为准确实现对甘薯发芽、霉腐、损伤和正常品质的分类,提出一种改进的MobileNetV3—Small(M3S)分类方法。使用高效通道注意力(ECA)模块替换M3S中的压缩激励(SE)模块,构建ECA—M3S模型结构;基于迁移学习训练模型,并对比不同学习率组合的训练效果;测试甘薯品质分类模型的性能,同时和多种模型进行对比,并使用F
摘要:针对废弃菌棒二次利用覆土出菇技术过程中,菌棒脱袋环节人工持刀作业效率低、费时费力且有一定的作业危险等问题,设计一种废弃菌棒脱袋装置。通过对菌棒脱袋过程深入剖析,结合机械原理进行装置整体结构设计,涵盖轴向割刀、圆盘切割机锯片、压板夹持机构等关键部件。对装置进行作业性能单因素试验,获得影响脱袋作业性能的主要因素(圆盘切割锯片转速、输送带速度和轴向割刀速度)的水平取值范围。为得到最佳工作参数,以圆
摘要:为优化夏威夷果开口机的设计,对夏威夷果在机器中的输送过程进行离散元仿真分析,提取夏威夷果本征参数并搭建试验台验证离散元参数标定的可靠性。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得到夏威夷果的泊松比为0.29,弹性模量为 50.1 MPa,密度为1.019 g/cm3。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得出堆积角最佳组合方案和最佳计算方案,标定出夏威夷果间的碰撞恢复系数为0.502,夏威夷果间的滚动
摘要:为提升粮食生产潜能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适应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面对传统方式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这一实践问题,亟待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及新模式提出更高要求。针对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分析目前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存在建设标准不一、建设体系不完善,农业固碳增汇理念不强,农业综合生产效能低以及建设模式与
摘要:针对水肥控制难度大,传统灌溉施肥方法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BAS—Smith—Fuzzy PID的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以控制混合肥液的EC(电导率)值为目标,在传统模糊PID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引入BAS(天牛须搜索)算法和Smith预估器。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验证其寻优和优化能力,对比常规PID、BAS—PID模型,结果表明,BAS—Smith—Fuz
摘要:为解决农机装备联轴器传动过程中大振动、高噪声与共振等问题,设计一种外层磁路为Halbach阵列、内层磁路为N—S间隔交替排列的混合型磁路的高速同步永磁联轴器(HSPMC)。首先,采用Ansoft软件对HSPMC的磁路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关键设计参数对HSPMC传递扭矩的影响。其次,计算HSPMC在工作转速为20 000 r/min时磁钢固定套的最大应力值为876.5 MPa、最大变形值为209
摘要:针对农用机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轴承振动信号非线性、非平稳特性以及故障特征表征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WT)、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CWT—CNN—SVM)。首先,利用CWT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多尺度时频分析,为后续故障诊断提供更详细的特征;然后,将提取到的时频图作为输入,利用CNN深层次学习故障特征信息;最后,采用SVM对输出
摘要:针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棉花种植区种植面积小、地形复杂、机械化收获效率低及大型轮式收获机适应性不足的问题,系统分析国内外大型棉花收获机的研究进展,揭示该区域棉花机收困难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履带式底盘在农业领域的优势,分类概述普通型、三角型、轮履复合型及倒梯型履带底盘的特点与适用场景,并阐述国内农用履带式底盘的重点研究方向,强调农作物农艺要求对底盘选型的重要性。结合棉花76 cm等行距标准化种植
摘要:针对电动拖拉机能量管理过程中,传统模糊控制主观性强,过于依赖个人经验,锂电池和超级电容难以达到最优功率分配的问题,提出一种以等效燃油经济性和蓄电池SOC单位里程保持率为优化目标的方法。结合拖拉机实际工况构建双源系统结构以及动力学模型,采用NSGA—Ⅱ算法对模糊控制器参数以及隶属度函数优化,在Advisor搭建电动拖拉机整机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与Advisor进行联合仿真。
摘要:针对农用小型汽油机缸内燃烧异常导致起动困难甚至无法起动的问题,基于自行搭建的农用小型汽油机试验平台,研究缸内燃油混合气浓度过高、燃油混合气浓度过稀和气缸漏气在标准条件下对农用小型汽油机启动电流的影响和波形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汽油机起动过程燃油混合气浓度、气缸漏气量与启动电流波形具有显著相关性。喷油量的增加使燃油混合气浓度增高,试验汽油机启动电流时长显著缩短,缩短幅度为21.2%~68.7
摘要:为解决冬季日光温室内白天高温、夜间低温高湿的问题,将一套主动蓄放热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于日光温室中,并对该系统开展连续运行试验。首先,从调温、调湿角度分析其环境调控效果;然后,通过性能系数COP评价不同阶段的系统性能;最后,结合蓄能水箱放热率、系统运行模式和能量利用率综合评价蓄能模块性能,为系统及蓄能模块提出优化建议。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试验温室白天降温、夜间增温降湿效果显著。系统总性能系数为
摘要:针对传统100%光伏板密度的光伏阵列对作物的遮荫影响导致作物生长与光伏发电存在“争光”矛盾,致使土地非农化、农光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苏南地区的光伏农业园区中,以100%光伏板密度的光伏阵列为基础进行结构改造,形成75%光伏板密度、50%光伏板密度的光伏阵列。基于太阳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逐时变化,搭建环境监测系统,在跨度为6.8 m的单跨阵列中取南区、中区、北区进行光伏阵列内外的光热环境测试,
摘要:针对专家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群体共识和非理性心理因素导致现有农产品智能分级设备难以评价的问题,提出区间Fermatean(IVFFN)模糊环境下结合复杂信任关系网络(CNRT)与前景理论(PT)的IVFFN—CNTR—PT群决策方法,并针对农产品智能分级设备评价的特点,以智能分级成熟度评价为先决条件,再进行综合性能评价,建立两阶段评价模型。首先,根据农产品智能分级设备的实际生产运作情况,建
摘要: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对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有重要意义。以9省50村为案例,综合运用指数评价法和fsQCA法,在厘清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水平基础上,系统解构其影响因素和突破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并呈现多维特征,结构上主要集中在施药和灌溉施肥环节的数字化;农业生产数字化是技术赋权、体制赋权、资本赋权和村民参与组合效应的结果,且不同条件变量对农业生产数字
摘要:种植业是农业碳排放重要来源之一,为降低种植业碳排放量,更好地推进种植业绿色低碳发展,须明确其碳排放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基于山东省2006—2021年种植业数据,运用IPCC排放系数法测算其碳排放总量,使用LMDI模型分解其影响因素,并结合Tapio脱钩理论探究种植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量呈“M”型变化趋势,农业物资投入碳排放占比超50%,集
摘要:探究农业技术进步特征及其增长路径选择是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以棉花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12个棉花主产区的面板数据,以随机前沿模型为基础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采用要素替代弹性判别我国棉花生产进步偏向并通过“二维空间相图”分析棉花生产增长路径。结果表明:劳动要素产出弹性为正,均值为0.032 1,化肥要素产出弹性下降趋势明显,均值为-0.071 5,机械、农膜要素产出弹性缓慢上升,均
摘要:农户作为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主体,其绿色生产行为对农业绿色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出发,构建感知价值、技术获得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基于新疆喀什地区281份西甜瓜种植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感知价值、技术获得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作用关系和影响程度,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技术获得在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中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内在感知价值与
摘要: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有效衔接的重要方法。为客观把握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领域发展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筛选得到1992—2023年上半年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649篇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图谱进行研究热点及知识进展总结。结果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阶段大致可以分为探索期和发展成熟期,且核心作